【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tt备用网址于2024年11月—12月举办了第四届“课程思政”大赛暨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共有22位教师(团队)及2个组织单位获奖。为展现获奖教师及单位在教育教学中锐意进取、积极创新的精神面貌,了解他们获奖背后的故事,倾听他们的收获与心声,学校策划推出【水院师说】专题栏目,现将第一期心得与热议摘登如下:
“课程思政组”一等奖 吴佳丽:我和我的团队在本次大赛获奖,不仅是对过去努力与付出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未来教学工作的激励与鞭策。回顾整个参赛过程和日常教学实践,我对“课程思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课程思政”绝非简单地在专业课程中添加思政元素,而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升华,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课程的教学和改革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在我教授的《公路工程技术基础与计价》课程中,过去常常面临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困境,通过“一四三二”课程思政体系实施,有效解决了痛点问题,有力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协同融合,为计价类课程提供课程思政建设参考路径。
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学生角度看,深化课程思政教学能够助力学生塑造正确三观,在专业知识学习中领悟责任担当,培养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提升道德修养与职业素养,使其在未来职场和社会中坚守正道,从容应对挑战,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对于教师而言,这一改革促使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方法,实现知识与价值的有机融合,增强教育教学的感染力与实效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与专业影响力,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向价值引领者的转变。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技术正逐渐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途径。展望未来的“课程思政”教学,将从以下三方面深入探索:AI助力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丰富与优化,建立更加系统、完善的思政素材库,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和时事热点,使思政教育内容与时俱进、贴合实际;AI赋能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提升,借助智能教学平台,开展个性化的互动式教学;AI促进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精准与完善,构建多维度、全过程的智能评价体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程思政建设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需要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不懈奋进的马拉松。我将怀抱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和对学生成长的殷切期望,坚定不移地投身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以智慧为帆,以信念为桨,让课程思政的光芒照亮学生前行的方向,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课程思政组”二等奖 王晓同:课程思政旨在回答高等教育的“灵魂三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其深远意义在于课程思政的成败“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的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重点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修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等的公共基础课程”。
被称为“Z世代”的00后大学生,从小处于数字化信息浪潮之中,他们学习和吸收知识的方式更倾向于碎片化、可视化和移动化。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我们更要注重数智融合,以U校园、雨课堂、批改网等智慧平台为载体,借助豆包、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AI工具,不断拓宽理论课堂、网络课堂和实践课堂的教学空间,构建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贯通的立体化智慧教学场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保证学习效果,为后续成果产出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比如,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案例,让学生在课前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探讨,弥补单一空间教学的缺陷,突破学习时间的局限性。再如,注重拓展实践课堂,鼓励学生进社区、公园、社团、非遗文化展示馆等,理论联系实际,实际反哺理论,促进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落地落实。
总之,要通过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重塑多维的教学内容;整合课前、课中和课后碎片化知识结构,使之系统化,并在教学实践中动态调整,学生反响好的予以保留,一般的回炉重塑继续打磨,直到收到好的反馈。通过本次大赛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任重而道远,永远在路上,今后我将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好“金课”、争做“金师”,为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思政组”二等奖 李文玥:参加本届课程思政大赛,不仅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更是一次教学生涯中的关键成长,在此感谢基础部前辈老师们的指导与帮助。大赛的初衷就是督促我们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成效,引领教改方向。本次比赛,让我的课程思政教改思路更加清晰、教改信念更加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应变?如何求变?如何领悟国家政策纲领做好教学创新?如何将创新落到实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好好思考并为之努力奋斗。我讲授的大学英语是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具有课时多、跨时长、知识广等特点。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备环节,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建设意义重大:首先,从育人层面看,它需要打破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边界,聚焦学生需求和应用,不仅提升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塑造正确价值观。要基于学情,致力于工程教育导向的思政,积极融入工科教学体系建设,为学生专业认知奠定基础;其次,于学科发展而言,思政融入促使教学革新,用英语讲好中国工程故事、地域故事,促进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融合,从而提升课程内涵与吸引力,践行新时代赋予英语教学的使命;最后,从社会需求来讲,培养兼具外语能力与良好品德的复合型人才,有助于以正确立场传播中国声音,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提升国家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更好塑造中国舆论场。因此,英语课程思政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
在实践中,我和我的团队始终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探索适宜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思政创新路径,结合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范式,重情境创设,重思政浸润,重多元评价,创建了IPAD教学模式下的“四有课堂”:即整个教学流程以情境启智,激发学习活力,创建“有趣课堂”;开展文本分析进行语料明德,剖析如何言之有理,发掘“有理课堂”;欣赏感悟,将所体会到的工程人文、伦理等用于专业发展,从而喜欢“有用课堂”;浸润笃行,将思政体会应用于项目产出,实现“有效课堂”,如此笃行五育并举。
在未来课程思政创新之路上,我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整合思政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项目为驱动,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思辨能力和全球视野,促进全面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课程思政组”二等奖 安萍萍:在本次大赛中,我的《中级财务管理》课程获得二等奖,这份荣誉于我和整个教学团队而言意义非凡,让我深受鼓舞。
回想起着手准备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的初衷,正是源于对课程教学现状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殷切期望。《中级财务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有着内容抽象、公式繁多等特点,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在思想层面也存在诸多需要引导之处。面对这些痛点,我们深知不能墨守成规,必须探索出一条既传授专业知识,又能实现价值引领的新路径。在整个创新实践过程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从整体设计开始,对标教学目标梳理出三维递进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致力于培育具备家国情怀的社会人、精业致能的职业人、理财至诚的财管人,构建起“1133式”课程思政体系,为思政教育扎根课程筑牢根基。而创新举措中的“六加六减”原则更是我们反复摸索、实践的结晶。
具体说来,“加温度减距离”让我们用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状况,无论是基础薄弱还是动力不足,都给予针对性的帮助,营造出充满关怀与爱的课程思政氛围;“加分类减数量”是重新梳理繁多的公式,减轻学生负担,为思政教育创造更好的融入时机;“加焦点减散点”是精心凝练思政元素并与重难点紧密结合,将课程思政做深做实;“加具象减抽象”是融入丰富的实际案例,让思政教育变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加创意减束缚”则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活力,为思政教育锻造有力抓手;“加过程减结果”是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为课程思政增添持续动能。
在教学示例中,像年金现值计算的教学,以巧妙的案例导入,明暗两条线并行的教学设计,让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深度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不断增强,我们愈发坚信这样的创新实践是极具意义的。
如今,收获这一奖项,看到近三年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用人单位高度满意,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拓展,主讲教师也在多方面收获肯定,这一切都是对我们努力的最好回馈。但我们也深知,这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不断完善和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让更多学生能在掌握理财之术的同时,领悟理财之道,铸就财管之魂。
未来,我们会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秉持着匠心育人的信念,继续探索创新,努力让《中级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璀璨明灯,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财管人贡献更大的力量。
“课程思政组”二等奖 李立:课程思政大赛结束了,经过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们团队对于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思考和实践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探索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努力做到润心无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覆盖全体新生,是实现育德育心功能的有效途径。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说教为主,教学内容缺乏与社会热点问题的紧密融合,课堂互动效果差,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只有更加注重心理体验、行为训练与实践探索的课程教学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心理健康知识,以点带面地实现“个体实践-团体合作-社会群体”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包括自我意识、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挫折应对与生命教育等专题,将思政元素中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等模块与课程教育专题融为一体,通过思政元素融入,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健康人格,锤炼积极品格。
知情意行,既是心理活动的基本机制,也是课程思政的有效心理载体:知,是课程思政的基础,正确认识成败得失、道德边界,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基础;情,是课程思政的关键,形成积极情绪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国家、社会的热爱,以情动心,以情育心;意,是课程思政的保障,形成坚定的信仰和信念,培养坚强的意志,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行,是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将知识道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实践中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映射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自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它可以通过探究个体的内在需要、自我意识、学习动机、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等心理因素,培养同理心与人文关怀精神、奋斗精神和集体意识团结精神,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发展自我、服务社会。未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继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学生心理发展相结合,与思政教育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体系,进一步强化正确价值理念的塑造,突出实现课程的育心育德功能,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又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价值观念,通过更加丰富的实践素材搜集、质性文本分析呈现思政育人效果,真正让学生做“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